萬物向陽而生,教育潤透前行。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(以下簡稱“西附初中”)毗鄰奧體繁華,坐擁斜塘古韻,學校創建于2018年8月,由原星洲學校初中部和園區十中重組升級而成,是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直屬的公辦獨立純初中學校。目前設有南北兩個校區,100個教學班,在校學生4500余名,教師350余位。
學校以西安交通大學辦學精神為引領,秉承園區教育理念,著力構建“潤·透”教育體系,以“精勤”為治學深度,以“博雅”為育人廣度,以“卓越”為立校高度,培養“有家國情懷、有全面素養、有鮮明特長、有競爭優勢”的四有好少年,高質量辦好“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”。
建校五年來,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、江蘇省中小學智慧校園、江蘇省綠色校園、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重大項目基地校等80余項榮譽稱號,成為園區湖東教育的新高地、新名片。
大情懷潤“細”:以西遷精神為引領,豐厚學生素養
學校以“潤·透”主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以西遷精神擦亮師生成長底色,用潤心的校園活動,走進學生的心靈;用廣博的社會課堂,拓寬學生的視野。
角落文化:育人無聲,溫暖有痕。學校精心打造古典園林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校園環境。成竹林、攬月亭,徜徉清幽之境;圖書廊、文化墻,浸潤文墨芬芳;鋼琴角、圍棋盤、潤透藝坊、潤源美術館,感悟藝術之妙;班級名片、十號樹洞,回歸心靈家園;STEAM教學空間、國際理解空間,啟迪創新思維……處處有心、時時有痕,用人文關懷打造快樂暖心的生活化校園。角落文化既在有形的建筑,也在無形的時空。每日“西附之聲”,奏響校園生活的明朗樂章;每周“校長有約”,點贊成長點滴的向善之美;每月《西附校報》,展現慧思雅行的精彩瞬間;每年“班級文化巡禮”,點亮青春成長的斑斕夢想。
校園文化:多維推進,筑夢青春。學校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,打造“樂體節”“樂藝節”“樂創節”“樂心節”四大校園節日文化品牌,Logo征集、活動方案、節目排演……學生自主設計,全員參與。這些獨特的“西附記憶”,多維提升學生的運動素質、審美品質、創新特質、生命氣質。學校依托“潤行透說”先鋒講壇,邀請西安交通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東南大學、蘇州大學等知名高校教授與社會各界名流蒞校開展講座,讓校園文化升格。“西遷精神報告會”“遇見AI共探未來”“點亮納米之光”“少年理財大學問”……一場場文化盛宴,塑造了學生的視野廣度、思維高度、成長氣度。
行走文化:躬閱天下,厚植情懷。真正的世界不只在書本中,更在青春的行走中。學校提出“養德于行”的研學規劃,設計“尋根”“鑄魂”“追夢”三個研學主題:初一《沐潤秦風》西安研學,走進西交大,學生以“西遷精神”為榮,增強文化認同;初二《潤心黔行》貴州研學,感受民族風情,了解前沿科技,增強文化自信;初三《浸潤儒學》曲阜研學,品味傳統魅力,厚植家國情懷,增強文化修養。家國情懷在心中,更在行動里。學生會每年組織采摘校園瓜果、整理閑置物品,舉行義賣活動,享受勞動樂趣,所得義款匯入愛心基金,攜手西交大共同抗擊疫情,助力貴州山區學子完成學業。暖心行動展示的是西附學子的精神氣質,更是他們火熱向上的情懷。學生們說:這是最活潑生動的校園。家長們說:這是最有溫情的學校。
大格局煉“精”:以“潤·透”理念為特色,涵養教師成長
師資隊伍建設,是學校的核心軟實力。學校始終秉持“‘潤·透’教育”的價值追求,多維發力,精益求精,建強教師隊伍。
錘煉高尚師德。學校創立勞模創新工作室,大力弘揚勞模精神;開辟“青師說”專欄,鼓勵青年教師向下扎根,向上生長……這些“師道津梁”系列活動,增強教師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思想厚度。學校成立“潤透書院”,開闊教師閱讀視野,提升教師文化積淀;創建“心悅坊”,提供教師心理健康服務,提高教師幸福指數……這些“潤心雅行”系列活動,磨礪了教師的教育初心,涵養了師德師風,提升了育人水平。
堅持課堂提質。學校實施素養提升工程,深耕每一節課堂,助力每一位教師。潤透課堂展示聚“慧”,構建“校長聽課”“每日點課”“每周展示課”等六大平臺,營造研討氛圍;1+N式發展集群聚“領”,骨干教師示范,讓個體優秀推動群體優秀;“3+融合”教研聚“力”,不斷激活教師的創造思維,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。
助推生涯發展。學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的新路徑,提出教師“135”計劃,即“一年站穩,三年出彩,五年骨干”的區、校兩級培養目標。創建“潤心工作坊”,聚焦德育管理,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,育人故事匯編為《潤心雅集》,共繪成長圖景;開設“潤教講壇”,對標專業競賽,研磨集訓促全組成長,優秀課例結集《潤教菁課》,凝聚教育智慧;開展“潤透沙龍”,針對教育前沿,指導教師開展教科研,研究成果刊印《潤透思潮》,薈萃思想結晶。
近年來,西附初中教師在各級教育教學競賽中屢獲佳績。僅2022年,獲國家級獎項120人次,市級獎項98人次,開設區級以上公開課近百節。其中,蔣妍兮老師獲第三屆全國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(中學數學組)全國第一名,創造江蘇省最好成績,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;張亮老師獲江蘇省生物評優課一等獎第一名,這是該校生物組第四位省級大賽一等獎獲得者;顧健老師獲江蘇省物理實驗教學一等獎。蔣妍兮老師說:“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。西附團隊,是我一路向前的底氣。”西附初中始終把“人”放在心尖,讓每位教師都收獲幸福和成長。
大視野培“優”:以融合創新為方向,構建全域課程
課程體系是一所學校從文化到行為的深耕與生長。學校以精勤、博雅、卓越為立足點和生長點,構建“潤·透”課程體系,全域激發學生成長發展“心”動力,探尋教育的提質增效,實現全方位的蓬勃生長。
有靈有韻,潤少年情懷。“語文+文科智趣讀寫項目化學習”統整文科資源,融合學科特色,開展創意項目化學習。學校舉辦“庭院詩會”“見字如面”“朗讀者”“手繪長卷,慶賀建黨百年”等活動,吟誦風雅文化,禮贊時代芳華,使學生生命更充盈、更靈動,使教育內涵更深刻、更厚重。
學校連續三年蟬聯蘇州市三話比賽、經典誦讀比賽一等獎;王帝融同學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少先隊員,是園區唯一獲此稱號的學生;宋銘灝同學在蘇州市大、中學生評比中脫穎而出,獲評“蘇州好青年”;朱梓程同學獲全國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特等獎,是江蘇唯一獲此殊榮的初中生。西附人以大智慧,培養學生博于學識、雅于言行、卓越于群的品質和胸懷,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。
有力有美,綻青春活力。“體育+藝術多態育人實踐探索”課程將體藝學科深度融合,注重以精彩紛呈的社團課程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與特長,以豐富多元的體藝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,激發學生的創造力,滋養學生的身心成長。
每年的運動會上,學生全員參與屬于自己的青春大型團體操,西附正能量引燃湖東朋友圈。原創“音樂匯”、國寶守護人、云端博物館、“青綠”設計展……在西附初中,每一種成長都有最優解,每一份優秀都能被看見。宋徐藝同學獲全國象棋少年錦標賽冠軍,被授予國家一級運動員;李顥天同學加冕蘇州青少年5段組棋王;在東部戰區空軍青少年學校招生工作中,有五位少年通過初選,人數位列園區第一;西附初中還兩度衛冕全國啦啦操聯賽冠軍、江蘇省航模錦標賽團體第一……學校以更高遠的站位、更寬廣的視野,從文化、情感、精神、實踐等維度塑造學生品格,浸潤學生心靈。
有求有索,融時代風華。學校積極開辟多元渠道,打通辦學邊界,創新培養模式,培育拔尖人才。學校依托校內資深導師團隊和特色課程設置,創立“卓越樂學社”,選拔基礎學科中有濃厚興趣、突出優勢的學生,助力特長學生展現個性、激發潛能。學校以“數學+理科實驗探究”創新人才培養實驗項目為基石,構建“數學夢工廠”“生物探秘基地”,不斷拓展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,提升學生綜合素養。此外,學校廣泛鏈接社會資源,開設少年科學院、納米英才營,聚集、整合園區的區域優勢和高中優質辦學資源,全面豐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。
在2023年西交大少年班遴選中,西附初中初三樂學社成員柳智昊、張智恒成功入選,初三即可直讀碩士。張智恒說:“在西附樂學社的時光,讓我離夢想更近一步。老師的引領,高階思維的碰撞,讓我不斷踏上新臺階。”柳智昊把“成為科研工作者,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”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,這正是西附初中培育有為“新”少年的最生動表達。
校長丁國元說:“探索多元育人路徑,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后備力量,為時代發展注入人才動力,是我們教育人的初心,也是使命。”
行“潤·透”之路,達廣大之境。西附初中將繼續從實處發力,向深處扎根,時刻保持攻堅克難、銳意進取的干勁,昂揚向上、奮發有為的拼勁,敢為人先、開拓創新的闖勁,走在“潤·透”教育的大路上,奮力譜寫高品質教育的新篇章。
(蘇報記者 陶赟婷)